葡萄牙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葡萄牙在明朝的坏名声,几乎与倭寇相当,却
TUhjnbcbe - 2025/2/21 18:25:00

明朝正德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众多皇帝中的一个奇葩,从微服民间强抢民女到私闯塞外自封将军,这个皇帝的所作所为完全视明朝这个国家为儿戏,但也正因为他的童心未泯,加上这一时期明朝总体上算稳定,无论对中亚、西亚还是对海外,这时期的明朝都还算得上开放。

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糊涂皇帝、或者说贪玩皇帝统治的时期,欧洲王室第一次向明朝派出了一个正式的官方使臣,但却没有被获准进京,甚至差点被直接赶下海。

这个使臣来自当时欧洲的海上强国葡萄牙,他叫做比利,是里斯本一个药剂师的儿子,他在年被任命为葡萄牙到明朝的官方使臣。

当时的明朝早已结束了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远航行动,从而逐渐放弃了对东南亚和印度洋的影响与控制,而明朝撤离后所留下的真空,很快被已经掀起大航海浪潮的欧洲海上强国所填补。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比利带着葡萄牙国王曼纽尔一世的书信,在公元年时到达了广州。

然而在当时他们不但没有获得上岸的许可,反而被当地地方官员误判为来袭的海盗,并一度向明朝朝廷请求调集舰队进行攻击。

出现这种误会并不是因为明朝像清朝一样采取了全面的闭关锁国政策,如上所知,这一时期的明朝是相对洪武时期比较开放的,虽然禁海令仍然在执行,远航已经停止,但明朝还不至于如此孤陋寡闻。

一切一切的原由其实都在于当时葡萄牙在明朝的名声太差,可以用臭名远扬来形容,明朝朝廷上下对于葡萄牙的观感度几乎与危害明朝沿海的倭寇不相上下。

那么这种在明朝官员眼里,观感极为不佳的臭名声是从何而来呢?

原来早在比利出使的前几年,即年时,葡萄牙曾派遣一支舰队入侵马来半岛上,一个叫做满剌加苏丹的王国,而这个王国正是明朝在东南亚朝贡体系中的一员。

战败的满剌加苏丹王国的苏丹在逃走后,将葡萄牙人入侵的消息通过使者传递给了明朝,但不知是表述不详,还是双反翻译时出了问题,当时的明朝并没有将葡萄牙人当做欧洲人,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没有和明朝建立朝贡关系的,马来半岛南部的一个未开化的原始部落。

从那一刻起,明朝虽然没有出兵帮助满剌加苏丹王国复国,但是却将入侵的葡萄牙人视作了如海盗一样的野蛮部落,因此当比利在携带葡萄牙国王的书信到达广州之时,才出现上述误会。

虽然后来比利和自己的船队证明了自己不是海盗,但明朝负责外藩事务的礼部仍然拒绝了比利进京面见皇帝的要求。

年2月,礼部向广州地方建议,命令比利和他的船队离开广州,但他们后来还是成功前往了明朝的中心北京。

这是因为他和他的随从在广州逗留期间,细心地发现了明朝地方秩序中一个奇妙的现象,那就是主导地方管理大事的往往不是一地的行政首脑如巡抚、总督等,而是皇室派到那里负责监察事务的太监。

他们先后贿赂了广州负责海上事务的太监和运河沿线的太监,从广州一路北上顺利进入了北京,按照事情的这个发展趋势,喜欢新生事物、好玩的正德皇帝是极有可能在北京召见他们的。

然而他们来的时机不佳的是,此刻的正德皇帝已经病重在他建造于宫外的豹房中,别说比利一行人,就是内阁大臣们此刻也见不到这位统领明朝天下的皇帝,年的4月这位皇帝在象征自己游玩性格中的豹房中驾崩。

而没能见到皇帝的比利一行,在正德皇帝驾崩的第二天,就被礼部官员礼送出了北京。

这是中华历史上,欧洲官方第一次派遣正规使者前往中华,然而却因为这些前前后后道不明的缘故而搁浅,几十年后双方的第二次接触,半官方的葡萄牙人在那个岛上就要无赖得多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葡萄牙在明朝的坏名声,几乎与倭寇相当,却